在烽火連天、砲聲震天價響的年代裡,這裡是防守北台灣的要塞。位居台灣北部海岸線中央向來有「台灣咽喉」之稱的基隆,因為鄰近地區的豐富礦產,引起野心勃勃的西方列強覬覦,因此烽火戰役不斷。大武崙砲台位於大武崙山頂,既是從淡水經金山進入基隆的陸路線上的制高點,又可俯控下方馬鋉溪及大武崙澳附近海面,兼具陸防、海防雙重職守,自古應該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清朝道光20年 ~ 西元 1840 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當時的台灣兵備道姚瑩即奏議在台灣南、北各地建17處海防砲台,位居戰略地位的基隆就是北台灣海防砲台的首選之地。

清道光 21 年,姚瑩在大武崙一帶駐兵防守。
清光緒十年,中法戰爭,劉銘傳派兵在大武崙抵抗入侵的法軍。

這裡,在捍衛台灣北疆海域的艱困歷史上,扮演至為重要的關鍵地位。


國家2級古蹟的大武崙砲台,配置完備、規模宏大。整個砲台大致由入口通道、營房區、砲盤區及稜堡外垣4個部分組成。參照導覽地圖標示的號碼,依入口通道、營房、砲盤及稜堡外垣4區的順序,一步步來展開大武崙砲台的建築巡禮。
由碎石子鋪設而成的入口通道,短短的斜坡走道被兩旁的林蔭包圍著,易守難攻,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慨。



入口通道過後右手邊,就是營房所在,還保有主要的營房建築,
但是經過砲火摧殘和歲月的洗禮,斷垣殘壁的營房也是可見。


屋頂空了,真是家徒四壁,頗增蕭條的感覺。


站在古砲台堡外垣上,可西瞰情人湖,北俯大武崙澳,東望基隆港及東海,
基隆嶼、外木山澳漁村、八斗子,北海岸一帶的秀麗風光,盡收眼底。
在這外垣道中接近北稜堡的位置,這棵老榕是否曾見證過戰爭的歷史?
特別注意的是 ~ 這是同一棵樹喔。


沿著外垣道繼續走,來到砲盤區。
砲盤區共設有四門砲座,這是其中的兩座。
扇形凹槽是大炮的輪軌護座,前方的方形凹槽就是大炮的基座。
牆壁上的凹槽就是彈藥的儲彈孔。


砲座正下方就是彈藥庫,可以由階梯或是斜坡道進入彈藥庫。

時光荏苒,這裡不在有大砲、不再有抵禦列強侵略的戰爭,有的是斑駁滄桑的歷史訴說著台灣以往那一段悲慘的故事。

大武崙是基隆四大砲台之一,當年也是為了因應中法戰爭,清軍以此地作據點,抵抗進犯的法軍。現在已被列為二級古蹟的大武崙砲台區,環境十分幽靜,就像所有砲台區一樣,當年所占據最好的制高點,現在則成了最佳的景觀眺望區。

大武崙還有一個流傳已久的寶藏傳說,傳言當年日軍撤守後,在當地埋下了不少寶藏,就連日本也有此類似的說法,有人聲稱經過金屬探測器探測後,的確有金屬反應。所以幾年來,不斷的有挖寶團體僱用怪手在當地開挖,而幾乎所有的開挖動作都鎩羽而歸。也因此造成,古砲台區的二級古蹟受到了不等程度的破壞。傳說是否屬實,還是人云亦云,不一而論,可以確定的是如果真有寶藏可能也早就被日本人在撤退時給一併帶走了。

也或許這寶藏傳說真有其事,只是這寶藏藏在不為人知的地方,不管這傳說是真是假,總之這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的大武崙砲台,本身就是研究台灣歷史的寶藏。


交通資訊:
可以經由情人湖開車前往大武崙砲台,約10分鐘,可抵大武崙砲台,在入口處的遊客中心旁有一個小停車場,大概可停五、六部小客車,或是繼續往前有一個更大的停車場可以停車,視野更好。
也可以從情人湖內的健行步道直接走到大武崙砲台。健身、賞景,一舉數得。

延伸閱讀:
大武崙砲臺 - 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麥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