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4535 

一定覺得這角度有些不對,為什麼不拍正面?要側著取景?

因為正面人太多了,要避開到此一遊的拍照遊客,只好邊邊角角的。

橫跨於伊水之上、串接東西兩山的龍門大橋。
DSC_4540 

龍門大橋的橋墩,就是石窟的入口處。
DSC_4539 

龍門
黃河的支流伊水從中貫穿東西兩山北流,香山和龍門山夾岸對峙,像是一道天然門關要塞,古時候稱為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因為宮城的城門面對伊闕,所以稱為龍門,位於洛陽市南12.5公里處,。龍門石窟就位在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

北魏太和年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龍門石窟的主要開鑿因而興起。從北魏到北宋的四百餘年間,經過歷史的改朝換代、戰火摧殘,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等無數的石窟古蹟,主要分布在伊水西岸。數量之多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DSC_4547   

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同時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崗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分為西山石窟和東山石窟,以伊水西岸的西山石窟為最主要的寶庫,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建於北魏時期的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藥方洞,以及建於唐代的潛溪寺、看經寺、萬佛洞、奉先寺、大萬伍佛洞。其中奉先寺盧舍那主佛高17.14米。

DSC_4550 

伊水彼岸的東山,香山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與龍門西山石窟相望。
DSC_4551 

龍門西山石窟的第一個大窟是潛溪寺。
DSC_4555  

潛溪寺大約是唐高宗年代的石雕像,洞內石像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左右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又是人群的原因,取景少了一尊~~)
DSC_4556  

再來是賓陽三洞,這是北魏時期的代表洞窟之一,也是龍門石窟最古老的窟龕。
DSC_4559 

賓陽三洞中的北洞。
DSC_4568

南洞和中洞。
DSC_4569

DSC_4570 DSC_4571

DSC_4575 DSC_4576 

蓮花洞,因為洞頂有一朵浮雕大蓮花而得名。自然的演替和人類的破壞,主佛像和兩側弟子雕像已然破損,相當可惜,或許這就是歷史的悲劇。
DSC_4592

洞頂大蓮花,估計莫不有數尺之寬!
DSC_4589  

DSC_4591 

DSC_4588

這層層排列的小佛雕像,是龍門石窟裡最小的雕像,雖然高度僅有數公分,但是雕工相當精緻,佛像五官清晰可見。
DSC_4594  

走到這兒~有點累,休息一會兒,再繼續。
DSC_4600 

接著我們會來到奉先寺,這裡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最大佛像盧舍那大佛就坐落於此。

等等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洛陽 龍門石窟
    全站熱搜

    麥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