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無意中看到公視的節目:我們的島「無痕山林」。不管是在難度高的大山或是平易近人的郊山古道,是否舉目可見遍地垃圾的景象呢?造訪山林是一件愉悅的事,而台灣獨特的高山環境更是令人嚮往,維護這一片好山好水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

LNT是Leave no trace的簡稱,意即不留下任何痕跡,台灣翻譯為「無痕山林」,它的中心思想是減少享受大自然的人對環境造成的衝擊。讓每一位在你之後的造訪者,甚至到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和你一樣能夠享受野外環境的美好。這就是從80年代初期開始在美國興起的野外環境保護運動,而在90年代末期深刻影響全球其他地區(包含台灣)的〝新野外環境禮儀〞。 

圖片/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轉載自聯合報)

圖片/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轉載自聯合報)

戶外活動大爆炸促動興起 
美國之所以會興起這樣的運動,最主要的原因是,自60年代末期開始的戶外活動大爆炸。以1965年與1994年做比較,戶外活動的參與人數成長了6倍之多;而所引發的野地環境惡化問題中,最明顯的幾個問題就屬──新營地的快速增加、廚餘問題、排遺問題、餵食野生動物、生火與步道侵蝕等最為嚴重。 不留下任何痕跡(LNT)的環保技術與思維,在經過實地實驗後,以研究結果為基礎,不斷更新做法,再配合全國性的環境教育、LNT等課程的推動。從80年代初期至今,在有計劃的推展之下,雖然參與戶外活動的人數仍然不斷增加,但是對環境所造成的傷害,卻比以前還要小。由此可見,戶外活動者對環境保護的認知以及環保技術的落實,對環境的影響是非常直接且可觀的。

曾經有人說,對於真正愛山的人來說,上山的過程就像一顆石頭,靜靜地回到原本屬於它的位置,不帶來任何侵擾。而這也正是每個愛山的人,選擇走向無痕山林的原因。

 整合LNT概念及相關課程 
美國在推展LNT概念時,其實也碰到一些問題。主要是因為不同機構或組織所教導的內容不一致,缺乏統一的訊息與做法,造成使用者的困惑,也造成管理單位在管理上的困難。因此在1990年,美國林務署(Forest Service)邀請在林務署工作了38年、歷任美西各地林務署的老手Enter Bill Thompson,成為美國林務署第一位LNT整合者,並將對環境低衝擊這樣的觀念,發展為全國性的課程。 Thompson找了NOLS帶頭,會同美國林務署、國家公園、土地管理署以及休閒生態學者Jeff Marion 與 David Cole等人,發展出LNT的基本守則及一套LNT的標準課程,並重新編寫成全國通用的LNT教材。 1994年,Leave No Trace, Inc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Boulder市成立,成為一個專門以推廣與教育為目標的非營利組織,並綜理全美國LNT的執照發行、募款與其他單位的夥伴關係(如NOLS)。到了2002年,LNT, Inc.改名為Leave No Trace Center for Outdoor Ethics,更貼近組織的運作狀況。目前,NOLS與AMC(阿帕拉契山岳俱樂部)分別在美國的西岸與東岸,提供長達5天的LNT教育大師(Master Educator)課程。 

七大準則要你好好愛山 
考量台灣環境特色,以下整合列舉LNT的七大準則:

 一、事前詳細地規劃與準備: 
為了達到輕量化的目的,登山的食物與裝備都要「斤斤計較」。在登山的行前規劃中,食物的 準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不但要注重營養,減少廚餘產生,還要盡可能減少包裝。另外,燃 料也盡量使用可以重複填充的去漬油。 在登山旺季時,例如連續假日或週休二日,試著不要前往熱門路線;同時,隊伍人數最好不要 超過12人。 

二、在堅實的地表行走與露營: 
為了緩和步道的踩踏及侵蝕,只行走在現存的步道上,而且盡量走在步道的中間。沒有路徑時,則試著走在最耐踩踏的地方,例如岩石、乾草、細石或矮箭竹地上。在已有步道的地方,我們應該盡可能走在步道上,如果是在沒有步道或步道不清楚的地方,應該要分散行走,減少同一個地點被重複踩踏的機會。另外露營地點的選擇也是一大學問。曾有一項研究指出,在同一個地點連續紮營五個晚上,當地的植物就無法正常生長,生態也會遭到永久的損壞。為了保護山區的植被,應該選擇堅硬的地表紮營,紮營地點也應該持續更換。另一個要注意的,是紮營地點必須和水源保持七十公尺以上的距離,避免污染水源。

 三、所有背上山的東西通通都要背下山: 
將小包裝食物如糖果、巧克力或餅乾的包裝紙拆掉,放到拉鍊袋中,並且不要遺留食物在山屋或營地。 

四、適當地處理所有你不能背下山的東西:
 如果當地設有高山廁所,請儘量使用這樣的設施。如果營地附近沒有這樣的設施,就請在遠離水源、營地或步道的地方,將排遺埋在一個10-20公分深、10-15公分寬的貓洞裡。如果使用衛生紙,則必須將它裝在拉鍊袋裡背下山。 洗鍋子時,將水拿到遠離水源與營地的地方清洗,並將洗鍋水分散灑在地上。更好的解決方式是,烹煮少油的食物,清洗時則用廚房面紙將鍋具擦拭乾淨即可,記得將面紙背下山。 

五、讓所發現的任何東西都留在原地: 
歷史遺跡是屬於全民的資產,如果有機會造訪,請勿破壞,也不要帶走任何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紮營時也請遠離這些地點。

 六、將火的使用及對環境的衝擊減到最低: 
不要生火,因為生火會在土地上留下永久的痕跡,傷害土壤達10公分深,而且生火的痕跡只會變得越來越大;其實,穿上保暖衣物就能達到相同的保暖程度。高山的生態系統是非常脆弱的,任何的破壞,大自然都得花上數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復原。 

七、尊重其他的山林使用者: 
大多數到戶外從事活動的人,都是為了要遠離塵囂,享受在大自然中的寧靜;所以,不論在步道上或是營地、山屋裡,都請降低音量到彼此可以聽清楚的程度,以免影響他人的權益。如果在步道上交會時,下坡者請禮讓上坡者先行。

LNT已成全球共同意識 
一些名氣大、具有指標性質的山峰,例如聖母峰、美國的麥肯尼峰及國人較熟悉的馬來西亞神山,都相繼採取了比以往更嚴格的環境保護行動。LNT這樣的觀念,儼然已成為今日全球皆然的共同意識!台灣當然也不能置身於這股潮流之外。在台灣的山野活動愛好者,更應身體力行LNT,使台灣的好山好水能以原貌呈現,滋養更多大自然愛好者的心靈。


 資料來源:感謝「台灣山岳雜誌」提供;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節目──第419集「無痕山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麥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