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5328.jpg  

東涌炮台在清代稱為東涌所城,為大鵬右營的水師總部。很多歷史學者都以為這個砲台就是『廣東通志』所記載的,於嘉慶二十二年建造的石獅山砲台之一。不過,砲台正門上有新的線索被發現。
DSC_5326.jpg

炮台入口主城門上之花崗石額刻『拱辰』,旁邊還鏤刻有兩行小字,因為風化嚴重而被忽視。1989 年初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的人員發現這兩行小字,並加以拓印研究,這才發現原來銘文有『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以及『督造守備何駿龍』字樣,說明這座砲城應當建於道光十二年,至於是當年新建的砲城,還是由石獅山砲台改建而成就不得而知了。
DSC_5322.jpg  

和興建於十九世紀初的東涌小砲台一樣,清政府為了加強控制東涌海域的往來交通,除了東涌小砲台,興建另外一座砲台就是
東涌砲台。兩座砲台互相照應,與屯門隔岸相對,扼守大嶼山北岸,保衛珠江口岸。 東涌小砲台

砲台北面城牆上還有六門清朝時期所鑄造的古砲,有四門古砲當初古砲製造時所鏤刻的明文上清晰可見;另外兩尊古砲砲管已經完全生鏽。
DSC_5272.jpg  

當初製造時所留下的銘文,大概只能辨識出這些文字了。

伐瑾佛山同知劉
豐縣丞即  縣日月監造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  日
砲匠李陳霍造
DSC_5295.jpg  
DSC_5276.jpg  

另外一邊的兩門古砲,砲管幾乎已經埋在樹叢裡。還好現在已無海盜或是鴉片毒犯的蹤跡,否則離海又遠、又埋沒在樹叢裡的大砲應該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DSC_5286.jpg    

砲城以前曾經由香港政府警署使用過,後來改為東涌公立學校、東涌商會。
DSC_5288.jpg  

一個小小的東涌文物展覽館,和東涌鄉事委員會。
DSC_5274.jpg  

大砲對準東涌灣,這是現在的景象,面對的高樓是逸東村。
DSC_5313.jpg  

是 1989 年砲台面對的東涌灣。短短數十年間,物換星移,是移山填海的人定勝天,還是與大自然爭地的生態浩劫?
DSC_5307.jpg  

環繞砲城一圈的花崗石城牆大致上還算完整,砲城不大,幾分鐘就可以環繞一圈。
DSC_5277.jpg  
 DSC_5287.jpg  

逸東村、昂坪纜車,曾幾何時這裡是荒蕪一片。
DSC_5278.jpg  

轟!
想像置身在海盜、毒犯猖獗的時代,可曾砲火四射、砲聲隆隆?
DSC_5293.jpg  

DSC_5280.jpg DSC_5323.jpg  

  

arrow
arrow

    麥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