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山石窟遠眺橫跨伊水的漫水橋。
看過讓人讚嘆的奉先寺盧舍那佛後,還有地華洞、八作司洞和六座塔等等洞窟,可是因為通往這些石窟的台階步道都被施工的圍籬給封住,禁止通行,所以只好直接往漫水橋信步漫去。
由下往上望去,山壁上遍佈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石窟,還有就是搭建在山壁上的階梯步道。
西山石窟的出口。
120 塊人民幣的旅遊門票含有四個副券,分別是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園,每一個景點各有出入口,所以每一副券只能進出一次。
漫步慢水橋
回望西山石窟,心裡想著或許這是唯一的一次驚艷了。
遠遠看就像蜂窩似的,密密麻麻的分布在西山石壁上,這是人類最珍貴的遺產。
東山石窟
東山開鑿石窟的時代大致從唐代武周時期至宋代,北魏時期的工匠不選擇東山開鑿是因為東山大多數地方的岩體層理較薄,並且有多條大斷裂破碎帶存在,因此東山部分較大石窟內的造像均是活動的。
龍門石窟的精華就在西山石窟,看完了西山石窟後,感覺上東山石窟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更何況是從一進入東山石窟入口後就是一長串的混雜著階梯的往上爬坡步道,對老弱殘兵來說更是畏途,只好小繞一圈就算到此一遊。
夕陽下的伊水、漫水橋。
從東山石窟出口出來,再一次的體會奉先寺的巨大景觀。
香山寺
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
殘念!
沒有替香山寺留下一絲絲的蛛絲馬跡。怎麼可能會發生這樣子離譜的事,竟然走過了香山寺,卻給它錯過!香片勒???
當時一定是恍神!
蔣宋別墅
大門口懸掛的匾額,為章孝嚴先生親提。
1936 年,風雨飄搖的戰爭前夕。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的洛陽,自然而然的成為當時重要的軍政基地。為了貫徹攘外必先安內的綏靖政策,先總統 蔣公,也就是當時的中國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以避壽為名,親自抵達洛陽部屬軍務,同時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 50 歲生日。
當時的洛陽軍區警備司令祝紹周,為了迎接蔣宋夫婦和重要的隨員,就在龍門香山寺修建一座中西合璧的別墅,就是現在看到的蔣宋別墅。
會議室的一個角落,想像有多少軍國大事是在這裡討論、決定並且影響的洛干年後的中國歷史。
國父孫中山先生和他的天下為公的理念,這大概是兩岸之間最為接近、最沒有爭議的共同點了。
白園
以唐代詩人白居易墓園為基礎所修建的公園。
白園的入口。
龍門香山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晚年居所,也是最後長眠的地方。白居易並非河南人,只是生前擔任過河南府尹,喜歡洛陽這個城市,晚年便長居於此,經常到香山小住,自號香山居士。他的詩平易近人,許多作品更是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白園佔地相當廣大,也沒有多少時間細細參訪,就是順著園區裡的步道走過一圈。
大詩人白居易的墓園牌坊。
古木參天,林蔭茂密。
白居易先生長眠之處就在牌坊之後。
對於寺廟或是墓園總是心懷敬畏,所以不管是拍照的取景或是按下快門之際,都會小心翼翼的盡量以不冒犯為最主要考量。
不迷信、但是敬鬼神!
下山前,回望西山石窟和龍門大橋,為這趟讓人讚嘆不已的石窟之旅畫下一個最美好的句點
人生到處知何似
- Dec 21 Fri 2012 11:47
東山石窟蔣宋別墅~龍門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