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日麗的早晨,去公園散步,也只有在熱情的夏季裡才可以聽到如此響亮的蟬叫聲。
但是
如果,這蟬叫聲分分秒秒、日以繼夜地在耳朵裡響著、吱吱喳喳地叫著,
耳鳴會不會嚴重到讓人憂鬱、讓人想自殺?
我想到了梵谷!
後印象派大師梵谷,耳朵纏著繃帶的自畫像
我現在常常想,這一位永垂不朽的畫家會不會也是飽受耳朵吱吱叫的折磨,最後甚至選擇割掉自己的耳朵來試圖阻止耳鳴發作時的難受。
一生傳奇的梵谷,後人研究後發現,他長期遭受耳鳴及暈眩的痛苦,也推測這可能是因為梅尼爾氏症(註一)所引起的,因此許多人都認為耳鳴可能是促使他走上自殺之路的導火線。
我跟家人說 ~~ 我很想跳樓!
現在回想,事情可能必須要從 2020 年底說起。
2020 年 11 月初,臨時接到公司的任務必須到德國漢堡出差,那時候正是新冠肺炎方興未哀的階段,心裡也是忐忑的。
沒曾想到的是,完成任務從漢堡過境香港回台灣時,在香港機場的唾液篩檢,被香港衛生單位通知說無法判別陰性或是陽性,必須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驗。於是我從香港總公司的附屬酒店被用生化防護的救護車帶到醫院 (生平第一次搭救護車獻給了香港醫院),進了隔離病房,然後回到台灣已經是一個多月以後的 12 月 16日。(註二)
我在 11月 25日 被轉移到香港赤臘角機場旁的方艙醫院 ( 註三),接近月底的某一天,已經忘了確切是哪一天了,突發性耳聾,我的右耳忽然間完全聽不到聲音。當時想是不是因為這一段時間常常帶著藍芽耳機聽音樂排解被隔離的苦悶所引起的?然後方艙醫院裡也沒有專科醫生,也無法求助。結果隔天一覺睡醒後,耳聾不見了,我右耳又恢復了正常,好像沒發生過什麼事情一樣,我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我在方艙的隔離床位 - L013, 一張單人床、一個儲物櫃,還有一張桌。沒有隱私,因為天花板與四周有攝像頭,護理人員隨時監控所有人的狀況。
方艙的過程有機會再另外說明。
2021年元旦,在台灣旅館隔離 14 天後,終於回到家。
2021 - 2022 年間,偶而右耳會出現短暫不舒服、伴隨著很輕微,幾乎不會去注意到的耳鳴。但是有感覺到聽力有些下降,有時候會聽不到某些音頻的聲音。以為是因為工作關係,在機坪高度噪音的環境工作了三十幾年,自己當起了醫生診斷認為是工作的影響,所以沒去在意。
然後
耳鳴從偶而,到經常出現,輕微到越來越大聲。到了今年 2023 年初,甚至變成了持續性的耳鳴,還有無法預知的暈眩。
這下子慌了,才趕緊去看耳鼻喉科,詮順陳醫師診斷後建議先去做聽力檢測,然後去大醫院就診,因為可能聽力神經有受損。
自己懶惰,又隔了幾個月才去做第一次的聽力檢查,現場就知道結果,果然右耳聽力已經受損了。
掛號部桃耳鼻喉科,從此開始一連串的就診過程。
耳鳴
從來沒想過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不疼、不痛,就只有右耳一直地喳喳叫著,伴隨著不知道何時會發作的天旋地轉暈眩。跟小七、全家就是我家一樣的24小時、分分秒秒,耳鳴持續地纏繞著,從腦袋裡發出來的吱吱喳喳怎麼樣也停止不了,晚上根本無法入睡!
隨時可能的暈眩、失眠,日復一日的惡性循環,沒經歷過的真的不能說感同身受~~
憂鬱、往後該怎麼辦?
(待續)
註一
梅尼爾氏症 - 維基百科是這麼說的 點我
因為內耳的內淋巴水腫所引起的,梅尼爾氏症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最早於1861年提出這個疾病的法國醫師Prosper Meniere。它是一種常見的內耳疾病,會立即造成眩暈的狀況,那是一種天玄地轉的暈眩,感覺整個空間扭曲、旋轉、然後失去平衡的經驗。除了天旋地轉,還會伴隨耳鳴、時而聽不到,有時候還會覺得耳內充滿壓力、有悶塞感。
註二
當時被宣布確診,完全無任何症狀,回到台灣後必須再隔離 14 天。
註三
香港方艙醫院 - 點我
香港醫管局在赤鱲角機場旁邊的亞洲博覽會館建立的港版方艙醫院,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無症狀或是輕微症狀患者,分成好幾各館。我待的那個館到我離開時,已經收治超過 500 位確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