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從電腦檔案裡翻出來的舊資料,檔案編輯的時間是2006年2月份,應該是在我們去宿霧打第12屆比賽前阿國費心思考所研擬的策略。如今讀來不勝唏噓,其實我們從在台北比賽被裁判挖苦說我們有沒有練過球到今天雖然兵敗澳門,短短3年可是至少在對香港二隊以及漢城隊兩場比賽都打了三節的好球,結果是令人遺憾的輸球,但是我們的進步是看得見的,大家的辛苦付出也是有收穫的,明年第14屆要怎麼打,從現在起應該要集思廣益聽聽大家的意見了!

=============================================

小弟理想的參賽人數為8~9人,此圖為理想的先發隊形(平均型),每個位置各一個替補,現在有8位參賽,名單和站位如下:
第一站位 第二站位 第三站位
劉建華: C 、 F
張建明: C 、 F
孫明義: F(固定站前鋒)
曹立如: F 、 C 、 G←──唯一站3個位置的‧‧‧
馬兆勤: F 、 G
陳維國: G 、 F
李康平: G(固定站後衛)←──今年全隊比較有3分破壞力的‧‧‧
朱焯成: G(固定站後衛)
除了曹sir會站到3個位置其他人都只有兩個位置甚至一個位置,請多熟悉自己的站位和隊伍的搭配。紫色hight為次要站位,藍色為第3站位


隊形的變化大致可以分為:

1:以身高為主的隊形。 對手的平均身高差我方太多或快攻速度不如對手的時候可以慢慢組織進攻,以搶籃板為主。看起來這個隊形對日本還有韓國應該不錯用。

2:以速度為主的隊形。 當然是對手的速度不如我方的時候使用,不過也可以以快打快,如果對方身高優勢明顯優於我方太多或是對員人數不多時都可以用。台北A和香港老馬應該是速度比較慢的隊伍,可以考慮此隊形。

3:一般隊形。 視實際比賽臨場狀況調度,例如個人體力、狀況,甚至如果有人不小心受傷時的換人。

調度如下:
ㄗ哥換Arthur,調配體力,隊形和先發差不多。
曹sir站中,其他雖然是矮將不過有速度上的優勢,身高不夠是缺點。(速度為主)

以身高為主的攻擊模式,希望ㄗ哥的籃下單打能力可以加強,這樣對進攻會很有幫助。 此隊形是以防守為主,以慢打快的隊形,可以慢慢組織進攻,不過回防的速度和反應就要注意,不然馬哥和曹sir應該會跑的很累‧‧‧曹sir在此隊形站後衛可能會比較不習慣,還有控球員只有馬哥一人都是要注意的地方。(身高為主)

一般的調度,我和馬哥或JIM換,調節體力,也是很平均的隊形。

也可以換成這樣,換前鋒和後衛,調節體力,這樣控球的人就有兩個,速度也可以兼顧,算是另一個先發的隊形。(平均型)

華仔下去休息時就由ㄗ哥站中,馬哥和曹sir的位置也可以由我和Arthur輪站,今年主要的C大概只有華仔和ㄗ哥,如果受傷禁區的防守可能很難打。

關於暫停:
場上的人如果覺得自己的體力不夠當然可以自己喊,場邊的隊友在隊伍剛剛領先時最好讓氣勢延續不要喊暫停,而同一隊形落後到8分時就要喊暫停了,因為可能隊形不適合或是打法默契有問題,最好叫暫停讓場上的隊友喘口氣之外也可以順便換人,並且提醒場上的隊友對方的弱點或自己該注意的地方。
而領先超過一定的分數也可以喊暫停,只要確定對手的實力真的不如我方也可以換人讓每個人都能保持手感。

其它:
1:根據去年小弟觀察的經驗法則,幾乎先得分的隊伍最後都獲勝(是每一隊都是如此),沒有出現任何的逆轉,所以先得分真的很重要。

2:罰球在有吹哨的比賽裡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每半節的比賽若對手犯規超過一定次數我方 就可以獲得罰球的機會,如果是在3分線上的犯規更可以獲得罰三分的機會,如果對方發現我們的罰球命中率不佳的話就會對我方不停的犯規,雖然對手會有5犯畢業的風險,不過對手有可能會利用比較不重要的球員對我方犯規,除了擾亂節奏之外,如果我方處於領先的情形因為罰球不進而被逆轉就太可惜了! 勤練罰球吧! 至少要有5成的罰球命中率。

小弟沒受過正規籃球訓練,只是憑自己的經驗和平時練球的感覺做出這份資料,進攻方面我更是一竅不通,大家若覺得這份資料有地方不夠完善或不理想都可以提出討論和修改或補充,集思廣義。也希望這份資料能對大家有幫助,也許臨場比賽是很難掌握的,並不一定全照此隊形安排,不過多一分準備總是比較心安。 像華仔說他要打G的位置我是覺得太浪費了‧‧‧
希望今年可以有比去年更好的成績,也不要有人受傷,打球愉快嘍!^^

附註:
現有人提出ㄗ哥的第一位置改成F, 讓曹sir的第一站位改成C,請大家提供您們的看法,or有其它意見一並提出討論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麥斯 的頭像
    麥斯

    麥斯 の 小角落

    麥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